Note -- Business Cycles

约翰·劳(1671-1729,John Law)

约翰·劳(John Law)是一位苏格兰裔金融家和投机家,也是18世纪早期法国的财政总监。他在那里引入了纸币,被认为引发了通过膨胀,并导致有记录的最重大、最特别的一次金融崩溃,后来以“密西西比泡沫”而闻名。他曾短暂地拥有无限的财富,但是他以一个假名不体面地离开法国后死于贫困之中

密西西比泡沫

当挥霍无度的“太阳王” 路易十四在1715年死去的时候,但是继承法国王位的国王年仅7岁。于是, 劳的朋友菲利普.奥尔良作为年幼国王的叔叔,成了摄政王。由于路易十四对珠宝与宫殿的兴趣远高于预算平衡,在他挥霍无度之后,法国的财政已经是摇摇欲坠,以下是这个国家当时的几个关键数字:(里弗尔:livre, 古时的法国货币单位及其银币名称)

1.国家债务 20亿里弗尔 2.年财政收入 1.45亿里弗尔 3.付息前年支出 1.42亿里弗尔 4.付息之前盈余 300万里弗尔

情况如此之糟糕,奥尔良大公能干些什么呢?按照过往经验他有以下5中选择:

  1. 宣布国家破产
  2. 竭尽所能进行大规模征税
  3. 使硬币缩水
  4. 出售垄断特许权
  5. 查抄腐败政府官员财产

奥尔良大公选择了两种方式:使硬币缩水与查抄官员财产,但所得是杯水车薪。这个时候(1716),劳给出了他的方案:设立一家银行来管理王室的收入,这家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要有贵金属或者土地作为储备来完全支持。

所以在1716年5月5日,一家名为劳氏公司(Law & Company) 的银行成立了,银行从做担保业务开始,并宣布所有的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缴纳,由此法国开始采用纸币。 劳氏银行的资本为600万里弗尔,如果要购买其股份,需要用硬币支付其中25%,其余75%用行政债券支付。这是很聪明的一步棋,行政债券是路易十四为给其巨额花销进行融资而发行的债券,这些债券在刚发行的时候售价为100里弗尔,现在则只值21.5里弗尔,因此被认为是垃圾债券。1716年的财政状况如下:

1.未偿公债(名义) 20亿里弗尔 市场价值 4.3亿里弗尔 2.利率 4.5% 有效利率 18% 3.每年应付 9000万里弗尔

有效利率如此之高(债券市场价值如此之低)的原因当然是人们担心国家破产。然而,有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,就是政府按照当前很低的市场价格回购债券。如果这样做,政府实际上就可以将债务从20亿里弗尔减少到4.3亿里弗尔(按当前市价算)。

现在的问题是,如何设法把20亿里弗尔的垃圾债券收回政府,并且不至于抬高其市场价格。约翰.劳劝说人们专门用行政债券购买劳氏银行公司股票的办法,也只是解决一小部分问题,600万里弗尔的75%也就是450万里弗尔,相比于20亿里弗尔,可以忽略不计。但是,劳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,他做了三件事情:1.规定劳氏银行券可以见票即付。 2.规定其银行券可以兑换旧币。 3.公开宣称必须要有足够的储备,否则应受死。 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的纸币作为硬通货被接受。

与前两部棋相比,约翰.劳的第三步棋更加妙。他提议法国政府实施一项新的债务—股权互换计划,最终把剩余的行政债券全部吸收。设立一个公司,这家公司获得与两个殖民地进行贸易的垄断权——这两个殖民地是1684年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密西西比河与路易斯安那州。在公司公开出售股权时,人们应该用行政债券购买,如此一来,国家的债务就小时了。大公对此提议非常兴奋,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这个新的“密西西比计划”。

1719年,这个公司特许权得以扩大,约翰.劳对外宣称公司的预期红利能达到40%,然而由于投资者是用太阳王的垃圾债券来购买股票的,所以实际上获得的投资收益率要达到200%,因为太阳王的垃圾债券折现率为0.2, 40%/0.2=200%,可想而知,所有人包括王亲贵族都争相购买。

后面的故事就落入俗套了,奥尔良大公和劳没有遏制住增发纸币的贪念,导致大泡沫。奥尔良大公死于1723年,劳后来的日子就是在赌博中度过的,1729年,客死于威尼斯。 (我始终认为,劳是知道过量增发的后果的,只是奥尔良有权有势,胳膊拧不过大腿,只能增发。)